3月17日美联储“鸽派声明”之后,美元指数大幅下挫,同时人民币中间价大幅上扬,中间价两日累计上调544点。但自3月18日以后,中国央行连续下调中间价,上周累计跌幅已经达到595点,仅次于今年第一周700点的周贬幅,3月28日人民币继续下调。人民币大幅波动再度引发市场议论,如何理解其中的逻辑呢?有外资研究机构认为,从CFETS(中国外汇交易系统)人民币汇率指数异常平稳的走势来看,上周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下调并非央行有意求贬,而是反映春节过后至今,随着人民币贬值预期的缓解,中间价开始更多地参考一篮子货币。这种人民币汇率定价机制,可以说是符合此前的汇改方向的:既有清晰的定价规则(参考篮子货币),又能实现有管理的浮动(跟随美元浮动)。不过,并非所有市场人士都这样看。最近,美联储官员不断向市场传递美国可能在4月加息的可能性,而中国央行日前提出警告表示,如果美联储在4月加息,中国央行将对其升息行动做出相应的措施。分析人士据此认为,近日人民币汇率大跌就是中国央行在兑现表态。以名义有效汇率(NEER)或贸易加权来看,相对于俄罗斯卢布等新兴市场货币近期大涨,人民币已贬值近3%。有分析人士表示,由此不难看出中国央行有意抢在美国再次加息之前悄悄干一件大事,趁着全球金融市场相对平稳之际,推动更大幅度的汇改,这个动作有可能在4月就会实现。有银行业人士称,预期人民币一篮子汇率将继续缓慢调整,其有效的贬值将不仅仅通过美元,还会通过欧元和日圆来体现。在安邦咨询(ANBOUND)研究团队看来,上述后一种看法实际上可以看成是人民币贬值“阴谋论”,即认为中国要通过大幅贬值人民币来加大汇改空间。不过,我们认为这种看法站不住脚。值得一问的是:人民币汇率改革的目的是什么?在目前绝不仅仅是加大汇率波动幅度,也不是推动人民币走贬。这种推动人民币弱势的汇改,只会导致资金进一步流出中国市场,而这并不符合中国当前的利益。中国总理李克强和央行行长周小川此前分别表示,人民币不存在大幅贬值的基础,中国也不追求人民币大幅贬值,加入到全球货币战。在我们看来,这种承诺与当前中国在汇率问题上的利益是一致的。因此,近期的汇率波动更多来自人民币与一篮子货币的靠近,离美元更远。